“高分屏蔽”,为炒作高考状元釜底抽薪
近日,各地高考成绩陆续“放榜”,一名云南考生在查成绩时开到了“隐藏款”成绩单,未显示具体分数,但提示位次进入全省前50名,这一消息冲上热搜。北京市教委也表示,今年继续采取暂不公布排名前20名考生成绩的做法,不影响其志愿填报和录取,相关考生进行成绩查询时,将提示“祝贺你高考取得全市前20名的优异成绩”。
查不到成绩就是好成绩,相信不少考生都梦想过自己的查询页面上出现那句祝贺的话。前几年,每到高考发榜之际,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高考状元,各种炒作令人眼花缭乱。但状元文理分科只有两名,现在出现的是“高分屏蔽生”,一下子就多达几十位,那些想炒作概念的机构和媒体,也无从炒起了。这样的釜底抽薪之策,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推广。2021年,云南明确全省文、理科前50名的考生分数屏蔽,不提供查询。如此一来,某些商家、学校乃至个人再也无法拿“高考状元”、“高考升学率”、“高分考生”、“上线率”等信息作为卖点,搞“高考搭台、经济唱戏”了。事实上,今年在社交平台上,更多出现的是考出好成绩的学生,他们大多不在高分屏蔽生之列,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亮眼成绩,或喜极而泣、或欢呼雀跃,考生查到成绩时的真实反应,感染了看到视频的网友。这样平凡、真实的情绪,比往年商家组织的高考状元披红挂花走红毯更有感染力,也能鼓舞更多的人。
抛却商业因素,普通人对高考状元更多的是好奇和祝福。但曾经对高考状元的过分炒作,折射出的还是教育功利和对分数的焦虑。这种压力一届一届向下传导,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,某些人却能从中渔利,总的来说不利于考生的成长。早在今年年初,教育部发布《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》时就再次重申,要加强对中学、教师等相关主体的管理,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“高考状元”“高考喜报”“高考升学率”“高分考生”等。杜绝炒作所谓的高考状元,高分屏蔽生这种设计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
值得警惕的是,有些不死心的机构,或许转而炒作高分考生这一群体。比如毫无根据地乱猜并搞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状元名单;或者总结一下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,然后牵强附会、大炒特炒等。这些小伎俩并不高明,但足以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,真真假假的高考状元称号对学生也是一种不尊重。
不公布前若干名考生成绩的做法是“术”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炒作高考成绩的社会弊病;但转变教育观念和评价机制才是“道”,必须要走到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,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上来。
拓展阅读
热门文章
-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2022年“专升本”招生章程
2022-05-27 18:15 - 游戏公司:净利下滑,出海撑起增长
2022-05-11 18:03 - 在线教学、虚拟仿真实验……中国高校科学防控疫情
2022-05-07 12:05 -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
2022-05-27 18:15 -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
2022-05-27 18:13 - 天津市2022年春季高考将调整至6月12日举行
2022-05-19 00:04
推荐阅读